耳模是一个声学插件,它是助听系统的一部分,将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从助听器的受话器传递到外耳道鼓膜处。对于耳内式、耳道式等定制式助听器来说,助听器的外壳就相当于耳模。耳模的基本作用是密封、传导声音和固定助听器,除此之外的重要功能是它的某些结构能够在助听器已经放大的基础上改善频率响应。常用的结构有通气孔、阻尼器和喇叭管。
耳模类型:
标准式:耳背式助听器耳模中的“标准型”。耳模占据整个耳甲腔,与外耳道密封良好,主要适于重度和极重度弱听人士,避免啸叫。
骨架式:对于重度弱听人士,如果希望配戴舒适,可使用骨架式耳模。
因标准式耳模佩戴不舒适或从美观角度出发,轻、中度弱听人士还可使用骨架式 、耳道式、带耳式等形状的耳模。
通气孔:主要作用是释放一部分低频能量,减少低频增益,并使耳道与外界相通,消除堵耳效应,内外压力平衡增加佩戴的舒适性。通气孔有3种,平行式、Y型和边缘型,平行式由于对高频放大影响小,所以最为常用。低频听力越接近正常,选用的通气孔尺寸可以越大。
通气孔类型
平行式通气孔最容易理解,使用频率也最高,但当耳道直径比较小时,制作平行式通气孔就比较困难了,其替代方法为边缘型通气孔和Y型通气孔,Y型通气孔只有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才使用,因为它会导致两个严重的问题:一,高频声沿着声孔传播,在分叉处会被部分反射,这种反射减少了高频增益;二,容易导致声反馈。
如果必须用Y型通气孔,声孔和通气孔的交叉处应该尽可能离耳道端越近越好,并且声孔的直径越大越好,这样能够减少声孔该部分的阻抗,并且将反射到通气孔的高频能量降到最低。当然,如果声孔直径能够做得足够大,那么有可能就根本无须做Y型通气孔。
阻尼器:主要作用是减小助听器输出频响反应的共振峰(通常出现在1000Hz-3000Hz),使其平滑输出,减少反馈、改善音质。阻尼器可由羊毛绒、硅材料等制成,可以通过摩擦分散能量、限制声波,因为阻尼质量较小,对1000Hz以下频率基本无衰减,对3000Hz以上的高频几乎无影响。阻尼器一般放置在耳钩或导声管里,越靠近鼓膜,阻尼的效果越明显。
喇叭管:将导声管靠近鼓膜端做成喇叭状,可提高耳模声顺应性,从而增加高频的增益,通常喇叭管能够使2000Hz~5000Hz的增益增加8~10dB,不同喇叭管的效果是不同的。
耳模结构影响的频率区域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