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太太跟她说话,老听岔;
跟街坊邻居聊个天,还以为吵架了;
小孙女跟爷爷说话,爷爷还伤心她态度不好。
由于耳朵听不到、听不清的问题,给老年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还闹了不少笑话,都是老年性聋惹的祸啊。
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是指由于年龄增长而引起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其中排除噪声、药物和耳部器质性疾病等的参与。
那很多老年人就会疑惑,是不是我老了就一定会耳聋?
不是的,老年性聋发生的年龄及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受每个人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老年性聋有什么影响?其与老年痴呆之间的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来聊一聊老年性聋带来的其他影响。
1.最直接的影响—听不见、听不清
当出现听力损失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别人说话听不见。
如下图,我们平时正常说话声音的大小和频率基本落在图中像香蕉一样的阴影区域内,也就是医生经常说到的言语香蕉图。
但是当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时,就会影响到听人说话。老人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别人说一句话,只听得到几个字或词,而不是完整的一句话,但仍可以根据语境猜测。这也是老年性聋很难被早期发现的原因。
听不见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危险:水烧开的声音、水龙头滴水声、门铃声、交通喇叭声、火警报警声,如果听不见这些声音,可以想象老年人的生活将会有多危险。
患有老年性聋的老人常常会反映,“我能听到声音,但总听不清楚”。
由于偏颇的观念总认为“听”只是耳朵在起作用,其实我们要听清并听懂声音,除了耳朵,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不难发现,当与老年性聋患者交谈时,说话语速慢一些,他们就更容易听懂。
2.最易忽视的影响—情绪转变
当出现听力下降,与家人及朋友沟通时,需要说话者大声或重复言语,增加了双方交流疲惫感,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对患者人际交往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常常在门诊遇到陪同前来的家属,总会抱怨跟他说个话太累了。两口子因为听岔还闹了不少笑话和矛盾。
说话声小,怀疑老伴嘟嘟囔囔说自己坏话;说话声大,嫌弃老伴大吼大叫态度不好。本来和睦的一家人,因为听力损失常常闹得不愉快。
漫画来源于段吉茸、陈振声主编的《老年人听觉康复读本》
听不见别人说话,越说越累,赌气之下索性不跟人交流了。老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非常容易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的错觉。
每天不说话,不交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长此以往,偏执、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不断出现。
3.上升社会问题—增加医疗成本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比例明显提高。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岁的听力残疾老年人中有66.87%是因老年性聋引起。
对于这类特殊的老年群体,政府需要完善各类政策体制,也在无形增加着经济成本。
增加医疗成本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2016年的报告显示,未处理的听力损失问题使全球每年要付出7500亿美元的高昂代价。
其中最大的部分是由于听力障碍或者残疾所带来的社会隔离、沟通困难和思想包袱、心理障碍等造成的社会成本,大约为5730亿美元。
另有国外学者发现,听力下降的老年人较无听力下降者有更高的住院率。
老年性聋由于其病程总是渐进性加重,常常会被我们忽视;陈旧的观念总认为人老了听不见是正常的,耳根子清净了才好呢。但是老年性聋却在慢慢影响着自己、家庭的生活,也为社会增加了额外的医疗成本。
相关阅读:听力下降可能增加认知症风险,甚至会患上老年痴呆
听觉有道助听器:http://www.earway.cn/products.html
发布于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上午8: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