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助听器压缩的难点该如何解决让其发挥最大的优势
时间:2018/10/24 13:09:21 点击:2665

  为什么助听器需要“被”压缩?如何将诸多“压缩”优势应用于实际验配中?遇到难点时又该如何解决?

  优势1:避免引起不适感和损伤听力损失

  当助听器使用者处于噪音环境下时,环境中的高强度声音会被再次放大,从而引起使用者佩戴不适。

  不仅如此,高强度水平的噪音还会损伤助听器使用者的残余听力,使部分使用者在佩戴助听器后再次出现听力下降。

  那么,助听器如何应用压缩技术来保护使用者的残余听力呢?

  一般而言,现代数字助听器多采用输出限制的方式来控制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

  输出限制的方法是在助听器的输出端装载一输出控制压缩器(Output-controlled compression),该压缩器的压缩比一般大于8:1,起效时间通常小于5ms,释放时间通常在20-100ms之间。

  输出控制常用压缩参数:

  CR>8:1

  AT<5 ms

  20 ms

  优势2:减小音节或音素间的强度差

  当一段话的音节或音素间强度差较大时,听障人士在使用助听器时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声音时而微弱,时而大声;

  语句时断时续,时而听得清,时而听不清;

  小声听不见,大声觉得吵。

  对于听觉动态范围较窄的听障人士而言,由于他们对语句间的强度变化较敏感,因此,仅通过调节增益值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那么,是否可以运用压缩技术来解决助听器佩戴者的这些困惑呢?

  采用快压缩(fast-acting compression)方案对输入水平进行控制可有效的减小音节或音素间的强度差。

  快压缩方案通常也被称为音节压缩(syllabic compression)或音素压缩(phonemic compression)。其压缩比通常大于1.5:1,但小于3:1,起效时间通常为1-10ms,释放时间通常为10-50ms,压缩阈小于50 dB SPL。

  快压缩常用参数:

  CR>1.5:1,但<3:1

  1 ms

  10 ms

  CK<50 dB SPL

  如下图所见为某段语音的强度示意图,a、b两部分分别表示微弱的语音和高强度语音。

  其中黑线表示线性放大,红线表示非线性放大(CR=3:1,AT=20 ms,RT=200 ms)。

  分别观察a、b两部分的强度变化可见,经线性放大后的语言强度差异较大,而非线性放大(采用快压缩)可减小了各音节或音素间的强度差,使两部分语言的波动变化较小。

  优势3:调整整体水平强度差

  快压缩技术可以减小各音节或音素间的强度差异,从而使进入助听器内的各个声音在强度上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然而,于此同时,快压缩技术也降低了语言的整体强度。

  由上图可明显看出,经压缩处理后的整体语言强度比线性放大后的更低,这使得助听器佩戴者常常反应:听得清楚,但整体声音太柔和,感觉说话者有气无力。

  那么,针对助听器使用者的这一困惑,压缩技术又有哪些处理方案呢?

  用于调整整体水平强度差的压缩器通常被称为自动音量控制(automatic volume control),该压缩器的压缩比通常大于1.5:1,且小于4:1,起效时间和释放时间分别大于100 ms和400 ms,压缩阈通常小于50 dB SPL。

  控制整体水平强度差常用参数:

  CR>1.5:1,但<4:1

  AT>100 ms

  RT>400 ms

  CK<50 dB SPL

  优势4:提高声音舒适度

  压缩限制可控制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避免损伤残余听力、缓解佩戴不适等问题。

  那么,针对中、低水平的输入声,压缩技术又有哪些方法让使用者听得更舒服呢?

  助听器由传统模拟技术发展至现代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其声音质量出现了较大变化。

  即助听器不再是单纯的放大声音,而是在放大声音的过程中处理声音,使其变得更加柔和、自然。

  如下图所见,助听器针对不同水平的输入声采取了不同的压缩方式。

  当输入声较小时,采用线性放大可保留小声的可听度和真实度;

  当声音逐渐进入中等水平时,可根据助听器使用者的听觉动态范围及实际需求选择中等水平压缩(medium-level compression)或高水平压缩(high-level compression),如此可保留中等强度声音的可听度,同时改善高强度声音的舒适度。

  综上可见,在明白压缩是什么、读懂压缩参数的前提下,运用压缩优势改善助听器使用者的聆听效果及佩戴舒适度是助听器验配师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

earway.cn 版权所有 © 2024 助听器品牌,助听器价格,纯音听力计-听觉有道官网 蜀ICP备2022000840号

蜀公网安备 51015602000276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