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突发性听损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劳累、精神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生气,饮酒过量、病毒性感冒等情形下造成内耳毛细胞缺血,导致突发性听损。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和不良的饮食惯都是它的诱因。
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当中,耳机使用不当、睡眠不好、情绪波动大、掏耳朵、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用药不当、鼻炎、鼻窦炎以及儿童的腺体肥大)等都会造成听力损伤。
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地用耳习惯、远离听力障碍?
一、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听损。婴幼儿内耳发育不完善,易受药物影响,要禁用这些药物。为防止药物性听损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二、不要随便掏耳朵: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平时不要随便用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甚至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也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三、避免噪音的接触:大量研究表明,听音乐的习惯会造成年轻人听觉损伤,短期内耳朵会很敏感(耳鸣、听觉过敏……),长期如此会产生比从65岁开始出现的老年性听损更为严重的后果。耳朵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人声喧哗、锣鼓声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减退。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引起听觉疲劳。
四、洗头、洗澡、游泳时防止水流入耳内: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复发。
五、避免外力掌击耳部、打击头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六、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等。
七、经常按摩耳朵:经常按摩耳朵可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穴位。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连续做10次,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听损。
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
如果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听损。因此,不可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十、定期检测听力:老年性听损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有关。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一旦耳朵有某些轻微的症状就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