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还有后天环境因素。
在生命的孕育过程中,孕妇所处的环境污染、用药情况及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弓形体病、风疹感染等,也都可能造成新生儿听力损失。新生儿出生时早产、新生儿窒息、脑缺氧、脑胆红素血症等,也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
这些高危因素与围产保健息息相关,因此听力损失的预防要从孕前就要开始。在孕前,要避免母体慢性疾病或感染对早期胚胎的影响;扩大产前诊断范围,不局限于染色体疾病诊断;有家族耳损史夫妇的胎儿应作耳损基因产前诊断;避免孕期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弓形体病、风疹、梅毒等,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减少围产期对胎儿、新生儿听力的不良影响因素,如宫内及出生后感染、缺氧、早产、噪音、高胆红素血症等。
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听力问题很难被父母所察觉,为了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在孩子出生后,建议进行听力与新生儿耳损基因的联合筛查。
常规的新生儿听力检测只能测出孩子当时与否耳损,实际上,部分携带耳损易感基因的患儿虽然出生时能通过常规的听力筛查,表现出听力正常,但在接触相关药物或者头部受到震荡外伤时,就会出现迟发性耳损,所以耳损基因检测也很有必要。
利用耳损基因检测,孩子一旦确诊,可及时通过多种手段提前预警,注意行为干预,避免或延缓耳损发生。比如,对测出有药物性耳损基因的新生儿及时给予用药指导,他们只要终生不服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就能避免耳损。对于携带“一巴掌打聋”基因(SLC26A4基因)者给予行为指导,不要让头部受到剧烈冲击,可有效避免因运动不当造成的耳损。
对遗传性耳损突变基因携带者,也可以有效预警其在到达婚育年龄时及时接受遗传咨询,降低出生耳损儿童的风险。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