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舌头,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口腔问题,于是执着的在口腔科就诊;孩子听不清,很多家长觉得带助听器很羞耻,于是坚决不给孩子带助听器……殊不知,正是由于错误和不及时的干预,很多家长成为孩子听力障碍加重的元凶。
关于孩子听力,家长有哪些误区必须要纠正呢?专家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孩子生下来听力正常就是听力没问题?
据我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听力言语残疾居我国五大残疾之首,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五岁前听力障碍发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
所以孩子生下来听力正常并不证明以后听力也没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多数是因为迟发性听力损失。比如有些遗传性的听力损失,在儿童出生的时候不一定表现出来。但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在两岁、五岁、十几岁,甚至年纪更大时候发病。
除了遗传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造成迟发性听力损失。比如黄疸,窒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如果有严重的黄疸,出生时听力可能正常或者听力损失比较轻,没被发现,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加重了。
所以如果出生时听力正常,也不要忽略每年一次的儿童听力筛查,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孩子大舌头就是口腔问题?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能听见就是听力没有问题,其实听力障碍也有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的区分。
听力和视力类似,人们戴眼镜不是因为全盲看不到东西,而是因为视力下降了,其实听力也是这个道理。有些孩子能听到别人平常的说话,但是听不清楚。比如最简单的发音,类似3、4、10这种唇齿音,孩子听不清就发不准,就表现为大舌头。
很多家长遇到这种状况总觉得是孩子舌头不灵活,就看口腔科,或者看其它科,结果耽误了最佳的就诊时间,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
孩子带助听器就是残疾人?
很多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出于一些心理原因,不给孩子带助听器,这也是极不可取的。之前有个朋友带着三岁的孩子做诊断,孩子听力在60分贝,现在11岁了,家长也一直没给带助听器,因为怕别人看见,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东方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东方人对于带助听器有一种耻辱感,觉得给孩子带助听器就证明孩子是残疾的,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所以不愿意给孩子带。
可实际上,如果不给孩子带助听器,由于听力障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问题。而且拖的越久,孩子越容易形成非正常的交流和思维模式,越难恢复到正常,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目前,在听力障碍的孩子中,因为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有效的听力干预,延误孩子听力治疗的,比例能达到十分之一,这是值得家长要万分注意的。
13个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应对孩子听力障碍,现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听力筛查,早筛查,早发现,才能早治疗。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对于一些有高危因素的孩子,更要定期跟踪他们的听力,三岁以前每年至少查两次。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主要有13个方面:
1. 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3.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弓形体病引起的宫内感染;
4. 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 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 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 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9.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10. 机械通气;
11. 体外膜给氧;
12.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 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损失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