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的形成,是一个由机械声学转化为神经生物学的系统过程,它包括从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声到耳蜗引起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纤毛弯曲、产生神经冲动以及中枢信息处理等过程。
声音传导内耳的机制,有气导和骨导两种。
气导机制,是指声音通过空气传导。当发声时,振动的声波被耳廓收集,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听骨链的机械运动,其中镫骨底板的振动引起前庭窗运动,并将能量传导到内耳外淋巴。
这个气导的过程主要如下: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声波传入内耳的外淋巴后,变成液体振动,从而引起基底膜振动,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毛细胞静纤毛随之弯曲,产生生物电活动,释放神经递质,刺激螺旋神经节细胞轴突动作电位。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脑干听觉传导系统,到达听皮层中枢,产生听觉。
当鼓膜大穿孔、听骨链中断或者固定等疾病引起经卵圆窗径路障碍或者中断时,鼓室内的空气可先经圆窗膜振动引起内耳淋巴压力的变化产生听觉。
骨传导是指声波沿着颅骨传到内耳,使得内耳淋巴液振动,而引起基底膜的相应振动,其后的传导路径和机制与气导相同。
来源:《助听器验配师》,王树峰、郗昕主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