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来临了。树木的种植,环境的绿化,不止是我们为环境该做的事,更关乎我们的健康!
对我们的听力保护而言,植树绿化更是义不容辞的。

日常生活防噪音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吸收、过滤放射性物质,而且还可消除生活中的噪音。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损、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这样树林就能使噪音减小四、五倍。
实验证明,有树木的地区噪音比无树木地区可减少10分贝以上。70分贝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10-15分贝,4米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6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贝;20米宽的草坪,一般减少噪音2分贝。雪松、龙柏、桧柏等的树冠能吸收75%的音量反射或折射出去,将噪音消除,使森林寂静无声。生理学揭示人在森林、花卉丛中静养,可以神清气爽,精神放松,心率减缓,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其综合效应可使人的寿命延长。
那树木和草坪为什么能降低噪音?林木具有散射声波的作用,树干和枝叶可阻挡声波;枝对表面的气孔、绒毛,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吸收噪音、生长茂盛的草坪,草的叶面积相当于它所占地面积的19倍左右,茂密的叶片形成松软而富有弹性的地表。象海绵似地吸收和阻碍声能的传播,减少噪音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声波射向树叶的初始角度和树叶的密度决定树叶对声音的反射、透射和吸收情况。大而厚、带有绒毛的浓密树叶和细枝对降低高频噪声有较大作用。树干对低频噪声反射很少,成片树林可使高频噪声因散射而明显衰减。不同的树种、组合配植方式和地面的覆盖情况也对降噪有一定影响。声音经过疏松土壤和草坪的传播,会有超过平方反比定律的附加衰减。从遮隔和减弱城市噪声的需要考虑,配植树木应选用常绿灌木与常绿乔木树种的组合,并要求有足够宽度的林带,以便形成较为浓密的“绿墙”。沿城市干道散植的行道树一般没有降噪效用。
专家建议:要成功的阻挡道路噪音,应种植多排树木。按照专家的观点,一排是高大浓密的常绿树,然后是一排较小的常绿灌木和植物。树木高度是另一个在选择噪音屏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每额外增加三米高度就能降低噪音水平1.5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