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听力损失知识普及
时间:2018/8/23 13:17:35 点击:2391

  衰老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任何生物都要遵循自身的生命周期,人类也不例外。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里的衰老指的是生理的变化。

  年龄增加到一定岁数,人的身体开始呈现出不同情况的改变,同样地,听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1. 什么是老年性听力损失?

  老年性听力损失,又称老年性耳损,是指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各组织器官一起发生的缓慢、进行性的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

  国内对此病的诊断依据是:凡≥60岁原因不明的双耳对称性、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均可诊断为老年性耳损。这里面排除了因噪声、基因缺损以及用药等的致使耳损因素。

  2. 老年性听力损失有哪些常见症状?

  临床上将老年性耳损症状描述为:

  1)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出现原因不明的双侧对称性高频听力下降,亦可两耳先后起病或一侧较重;

  2)起病隐蔽,进展缓慢,并逐渐加重;

  3)言语辨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听力减退常从高频区域开始,并逐渐向低频区域扩展;听障者常主诉“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即言语分辨率明显下降,这一现象在嘈杂环境中尤为明显;

  4)常伴有耳蜗重振现象,听障者常抱怨“小声听不到、大声又觉吵”;

  5)60%的老年性耳损伴有高频耳鸣,似蝉鸣;偶有火车轰鸣样的低频耳鸣;

  6)老年性耳损本身不引起眩晕,但由于前庭器官也出现老化,故可出现平衡功能障碍。

  3. 老年性听力损失有哪几种类型?

  著名的美国内耳病理学家Schuknecht于1964年将单纯性老年性耳损分为四型并沿用至今:

  1) 感音性耳损:

  该型耳损多始于中年,是耳部的慢性萎缩变性导致的。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突然下降,呈下降型曲线,语言识别率尚好;

  2) 神经元性耳损:

  听神经系统神经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可能向上累及更高中枢。早期不影响听力,至神经元破坏到无法有效传导信息为止。该类型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语言识别率损害严重而纯音听力功能相对较好,两者不成比例。

  3) 血管纹性耳损:

  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耳损,多在30~60岁间血管纹开始隐性进行性退变。该类型听力损失多表现为所有频率都听不到,呈低平听力损失曲线,早期语言识别率尚好,在纯音损失50 dB之后,语言识别率亦明显下降;

  4) 耳蜗传导性耳损:

  亦称机械性老年性耳损,最初出现于中年,可能为蜗管运动机制紊乱所致。如听力损失者还患过中耳炎、耳硬化和梅尼埃病等,临床表现为混合性耳损。

  4. 听力损失对老年人有何影响?

  1)生理障碍:

  很多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有听力障碍会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其中可能也包括自己的家人。即使家人发现问题,也打听到哪里可以选配助听器,当要拉着老人一起去时,老人却选择了回避或拒绝。这其中不乏怕给儿女造成经济负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对助听器,对康复过程缺乏了解,缺乏信心。

  一方面拒绝佩戴助听设备,一方面听力对生活的影响又在与日俱增,许多老年人选择了沉默:听不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说话好像别人也听不明白,索性就不说。

  “别人的谈论我不参与”、“耳根子还清静呢”是很多听障老人选择的自我安慰的方式。殊不知,一旦这种观念行程,老人与社会的交集就少了,就好像生活在小格子里,与外面的信息交流全被掐断。久而久之,老年人的反应慢了,大脑越来越跟不上,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多疑,甚至出现幻觉,还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

  2)心理障碍:

  由于长时间的沟通障碍,听障者很容易走向极端,变得偏执、怪癖、多疑,会逐渐避开与他人交流,封闭自我,与世隔绝。原本天性平和者,也会因为害怕听不见别人打招呼而被误解为架子大,无时无刻不在小心翼翼。

  交谈时不是担心要求对方重复太多而遭人嫌弃,就是害怕听不准而造成误会。结果却往往是哪一条都占上了。无论脾气秉性如何,听障者经常会逐渐避开与他人接触,部分人甚至会因听力损失出现精神崩溃。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

earway.cn 版权所有 © 2024 助听器品牌,助听器价格,助听器排行榜-听觉有道官网 蜀ICP备2022000840号

蜀公网安备 51015602000276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