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出有听力障碍,根据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原则,听损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需要佩戴助听器。而在现实中,婴幼儿很难配合听力检测,再加上孩子耳朵发育尚未成熟,这给听障家庭和助听器验配师都带来了很多难题。
使用助听器能最大程度上让婴幼儿获得言语声音的刺激,且其听到的言语声强度在安全舒适的可听范围内,也就是说,经过放大后的言语声强度应该在婴幼儿的感觉阈以上,但是又要低于双耳全部言语频率范围的不适阈。所以家长尽可打消助听器会不会毁了孩子耳朵的顾虑。
在婴幼儿戴助听器的选择与后期康复上,家长要了解以下几件事:
1. 婴幼儿要使用软耳模
婴幼儿应尽可能采用软耳模,注意耳模对助听器声学特性的影响。患儿父母要随时观察有无反馈意见。调试时需要开启反馈管理功能,但要知道反馈抑制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要过分依赖。为保证耳模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要定期更换耳模。家长还要知道,如果小儿戴上助听器后出现较频繁的哭闹或拒绝佩戴时,切不可强迫其使用,而应该查找原因,很可能是过度放大等原因所致,要及时与验配师联系或复诊。此外,家长一旦发现小儿的听性行为异常,如对声音的反应变迟钝等,应立即检查助听器并尽可能及时就医复诊。
2. 尽可能选性能好的助听器
虽然我们说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助听器,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毫无疑问越好的助听器对孩子的言语发育越好。由于婴幼儿是通过聆听言语声来学习语言,在为其验配助听器时应保证助听器的各项电声学特性能够满足儿童发育过程中对言语的可听度的高要求和助听后综合效果的评估验证要求,因此,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应尽量给孩子选择高品质、具有高调节灵敏度、性能和质量可靠的全数字助听器。高保真、宽频带增益、方向性麦克风和数字化降噪技术是必需的,以避免对言语信号放大的失真及言语识别困难。
3. 家长要定期给助听器验配师反馈
对使用助听器的婴幼儿来讲,精细调节助听器的过程尤为重要。在精细调节初期,家长应每2~3周向助听器验配师反馈一次意见,以观察使用助听器后的听性行为和语言反应,并在助听器精细调节后1年内,每3个月对听觉言语发展状况进行一次评估。
对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助听器的情况,家长可做些家庭测试和日记记录,以及把在家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反馈给医生或助听器验配师。以后每半年或一年评估一次即可,同时家长要学会如何观察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婴幼儿助听器的验配调试及效果评估是一个逐步精确和完善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
4. 家长要留意孩子不同时期的变化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前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此阶段儿童由于听力障碍不能够接收到足够的言语信息刺激,就不能够掌握发音技能,吐字不清晰,甚至成为聋哑人。父母要留意孩子各个时期的变化,以便尽早发现孩子的助听器是否能真正起到良好作用。
家长要知道以下信息。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3~6个月就能辨别声音的方向;6个月左右能听到较小的声音;6~7个月能发出“爸、妈”等声音;8~9个月能叫“爸爸、妈妈”;1岁能模仿学语;两岁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3~4岁能讲短小的童话故事。
产生听觉剥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戴助听器的耳朵向大脑输送了足够的信息,使得大脑不再去关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耳朵,大脑似乎放弃了对传送较弱信号耳的关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双耳同时选配助听器。
5. 增强双耳响度整合效应
双耳听觉所接受的声音响度要比单耳高一些,在阈值水平,双耳阈值好于单耳阈值约3分贝。在阈上水平,双耳阈值好于单耳阈值约10分贝。
因此,双耳佩戴助听器可以使每只助听器的整体增益略为降低,从而减少了声反馈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同时对于重度聋患者来说,助听器进入饱和状态的机率降低,更有助于改善助听后的言语可懂度。
6. 延缓听神经功能衰退
解决听觉剥夺现象就是解决听中枢神经功能的渐进性衰退。生命在于运动,听中枢的神经细胞靠声音的刺激才能达到运动的目的。所以,让每个双侧听力损失的患者能够双耳都处在正常的有声状态下,通过声刺激来引起听神经的兴奋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