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助听器的元器件到今天已经越做越小,越来越精密,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可以整个放在耳朵里的小巧型助听器,甚至是完全隐蔽的助听器。
超隐形助听器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最新型最小的助听器,较以往最小的完全耳道式助听器还要小20%~30%左右,在佩戴者侧方90度观察可达到100%隐形,在声学上也有其一系列的优势,是助听器品类中处于高端的产品,主要面向人群为对外观及音质要求较高的听力下降人群。
超隐形助听器又叫IIC隐形助听器,IIC是invisible in canal的缩写,意思是完全不可见的助听器。
传统的耳内式助听器分为耳甲腔式助听器(ITE),半耳甲腔式助听器(HS),耳道式助听器(ITC),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IC)。超隐形助听器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类型的助听器,其外形远小于传统CIC的体积,主体部分的配戴位置处于第二耳道弯内,且面板处于第一耳道弯以内。
对于听损患者来说,助听器是目前能够助其恢复交流的一大利器,当然,它毕竟不能跟我们的真耳比较,因此,听觉有道指出用科学的态度,在专家的专业建议下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其他类型的助听器,超隐形助听器IIC有着显著优势,听觉有道总结如下:
1、赫尔姆霍茨共振效应
由于耳廓具有反射和折射声波的作用,声音在进入耳道时,在4000~5000Hz之间声压增大,有6~8dB的共振,也就是说,声音在这个范围内,进入麦克风之前就已经有了放大。超隐形助听器位于耳道的深部,不影响耳甲腔的共振功能。
2、镜面效应
镜面效应即指耳廓效应。耳廓可以增益中高频的声音,衰减低频声。耳廓对于大于2000Hz的声音,其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益增加,这就是耳廓效应。耳廓效应与它的测量点有关,如果是在超隐形助听器的麦克风位置来测,那么这种效应就很明显了,这个现象事实上是非常稳定的。
3、气球效应
超隐形助听器位于耳道深部,致使外耳道容积减小,根据压力与容积的关系,容积减小,而压强增大。所以,一般认为,与相同功率的耳道式助听器相比,隐形助听器的低频输出要高5dB,高频输出要高10~17dB。
4、减少堵耳效应
超隐形助听器位于耳道的深部,主要是外耳道骨部。当患者发声时,引起外耳道壁的软骨部分共振所产生的声波外泄,而骨部振动产生的声波较少,因此可以减少堵耳效应。
听觉有道提醒验配师在验配助听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因为IIC的出声口距离鼓膜更近,所以在选助听器参数的时候,可以在CIC的基础上,使增益降低3dB。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