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下小儿的特点是:大部分初次佩戴助听器时,没有语言,并且不懂主动配和。对于他们,助听器验配程序与大龄儿童和成人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以下问题:
1.验配前准备
(1)详细向家长、亲属和监护人了解,并记录小儿的现病和既往病史,力求找出导致和影响听损的原因。特别注意区分是否为遗传性听损,或药物中毒性听损,或自身免疫性听损。因为这些听损都有可能导致听力的渐进性下降。
(2)进行耳常规检查,要注意鼻咽部、咽鼓管和中耳腔的病变,这些部位的病变常可导致听力的波动。
(3)对疑有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和交往障碍等疾患的小儿,要请求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帮助,以排除非听力性言语障碍。
(4)学习能力检查不仅是对智商的了解,而还是对于小儿交往能力、应对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等综合能力的掌握,其结果对于制定小儿的训练计划和预测训练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5)影响学检查可以排除和确定内耳及相关结构的异常,常规应做CT和MRI检查。
2.根据年(月)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行为测听方法
建议:
0-3个月,采用听性反射;
4~6个月,采用听觉行为反应;
7~28个月,采用视觉强化测听;
28个月~6岁,采用游戏测听,或纯音测听的方法进行。
客观听力测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听觉反应阈,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听性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事项相关电位、耳声发射、声导抗和多频稳态反应等,其中声导抗可以排除中耳疾患,耳声发射可鉴别蜗后病变,应列为必查项目。
新近推出的多频稳态反应是一种既有频率特性,又可对听损程度作出判断的客观测听方法,对于小儿的助听器验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推荐。
3.耳模的更换
由于小儿的耳廓和外耳道的不断发育,一段时间后,密封性降低,对于听力损失较重者,会出现反馈啸叫,影响助听效果,因此需定期更换耳模。对于听力损失较重,佩戴的助听器声输出较大的小儿,更是如此。一般来说:
3个月内小儿,应每月换一次;
3-9个月,应两个月换一次;
9-18个月,应3个月换一次;
18-36个月,应6个月换一次;
3-6岁,每9个月或一年换一次。
4.助听器的选择
助听器形状的选择
小儿应首选耳背式助听器,因其不但佩戴方便,而且声输出的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助听器技术线路的选择
全数字助听器具有声音分析能力,分辨率高、佩戴舒适,并且能有效地保护残余听力,因此小儿应首选此类助听器。
但对于听力损失严重,又没有条件植入人工耳蜗的小儿,为保证对声音的听感知,模拟助听器也是一种选择。
助听器声输出的选择
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应与听力损失相适应,一般在听力损失稳定的情况下:
轻度听损选择最大声输出小于105dB SPL的助听器;
中度听损选择最大声输出为105-114dB SPL的助听器;
中重度听损选择最大声输出为115-124 dB SPL的助听器;
重度听损选择最大声输出为125-135dB SPL的助听器;
极重度听损选择最大声输出为135 dB SPL以上的助听器。
但对于听力损失呈渐进性下降的小儿,如前庭水管综合征者,所选助听器的输出应适当放宽一些。
助听器的佩戴耳
为防止“听力剥夺”现象的发生,小儿应坚持双耳同时佩戴助听器。
更多详情请登录www.ear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