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男,八年级学生,智力残疾等级为三级,言语残疾等级一级。他由于在课堂上多动情况比较严重由班主任带来心理咨询室咨询。通过临床观察家人和班主任叙述以及心理测验等收集资料方法,了解到小农是早产胎儿,且在生产过程当中难产缺氧。他的主要症状是多动,爱欺负女生,讲粗口话,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上课好走动爱拍打桌子和窗,但生活自理能力强。我根据智障儿童的心身发育的特点,制定了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等两个方法开展研究。经过治疗,求助者的多动行为障碍逐步减少,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通过这一案例的介绍,以供特殊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智障儿童 多动行为 心理辅导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一般资料
小农,男,15岁,是我校培智班八年级智障多动症儿童。靖西本地人,还有个弟弟,上课不能安静坐在教室位置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室里爱走来走去,爱敲打桌子和门窗,也经常讲粗话惹同学和老师生气,爱抢别人的东西,喜欢搞恶作剧。不能自主排队,在队伍中经常欺负同学,有推拉行为,经过有门开关的地方都会伸手用力敲打,有时在走楼梯过程中脱离队伍跑其他地方去。此外,小农的精力也特别充足,身体也很敏捷,上课铃声一响就会躲到花圃里,让老师去找。午休时也会在宿舍里动来动去,嘴巴不停地念粗口话,极度兴奋,影响师生作息,造成很大的困扰。
据家长反映,小农比较喜欢玩玩具,积木堆得比较好,特别喜欢中国移动的图形商标符号等。据班主任反应,小农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好,也是班里的劳动小能人,对于扫地擦黑板冲厕所总是抢着去做,自己的床铺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小农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想要表达时,只会简单发音,且用手势和眼神来辅助,并有读写困难等表现。
(二)个人成长史
1.家庭教育背景
小农出身于普通农村家庭,是家里长子,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弟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农某,45岁,初中文化程度;母亲梁某,40岁,初中文化程度。来访者父母在本县城打工,工作比较忙,有时要上夜班,且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对小农的照顾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都由在农村乡下住着的的奶奶照看。家庭教育方式上,农父和农母亲是急躁型,看到孩子智障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给予小农和他的弟弟的关爱明显不均衡,弟弟随父母在县城租房子住,而小农大多是在乡下和奶奶一块儿住;奶奶比较溺爱,并同情孩子的遭遇,什么都尽量去满足他,舍不得管教打骂孩子,认为他都已经是这样的孩子,就什么都由着他,不见得别人责骂孩子。
二、班主任陈述
(一)经常惹同学生气,会打推女同学,扔同学的书包,有时还向人吐口水,对老师讲粗口话,朝同学丢东西,喝水把水杯的水倒在同学身上。
(二)上课时间到处跑,特别一到上课铃声响起,就故意跑开躲起来让老师去找,乱搞学校的公物,每次都要让老师生拉硬拽才肯回教室,但安静坐着不超过3分钟,除非给他玩积木或者动画片。
(三)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么就拍桌子要么就站起来跑到窗边拍打窗,或者趁老师不注意时就跑到黑板上乱搞触摸屏电脑。
三、心理咨询师临床观察
(一)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情况
小农由班主任陪同来咨询,小农身高0 9米左右,体态瘦弱,言语发育障碍为一级,智力发育障碍程度为三级,身体无其他重大疾病,家族内没有存在智能不足的成员,也无精神病史。在三四岁的时候接受过言语和智力康复,主要侧重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问题评估与分析
因为小农15岁,且有智力发育障碍,未做心理测验,所得资料均有观察法和会谈法获得。
(一) 诊断结果:注意缺陷多动症
小农感知觉正常,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完整,相对稳定。
(二) 分析与诊断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小农的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多动行为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的异常,并没有表现出病理性错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
2.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小农有以下特点:
(1)注意缺陷
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小农在整个咨询过程当中,发现他注意力很难持久,容易被咨询室外面的一点声响所干扰,时不时地望着窗外。据小农任课教师反应,小农常在上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事物所干扰,经常在大家认真上课的时候说,谁在外面做什么或者外面有什么。且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经常不能完成写作业填图画画等。平时易丢三落四,经常性的把衣服鞋子课本丢哪里也不懂。
(2)活动过多
小农平时显得极其不安宁,手和脚小动作特别多多,不能安静坐着,要么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要么就坐在位置敲打桌面,要么就是站起来跑到窗边敲打门窗。他也会在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里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动个不停。
(3)行为冲动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我去上心理课的时候,我说我要把填图表发给同学,会立马就冲到讲台来,抢过我的卷子,帮忙老师发卷子。同时他的表现也较为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桌发生争吵或打斗,经常性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4)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根据以上依据,小农可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症。
五、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一) 生物性原因:男孩,15岁,身高只有0 9米,身高远低于同龄人很多。小农出生时才有7个月,属于早产,生产过程长导致缺氧,智力低下,言语发育障碍一级。
(二) 社会性原因: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把弟弟带在身边,把小农放在老家和奶奶同住,奶奶较为溺爱;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没有得到及时得到理解关注关爱。
(三) 心理原因:由于小农智力低下,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弱,容易产生情绪暴躁,注意力缺陷多动行为等情况。
六、心理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小农的问题,与小农协商制定了双方认可的咨询方案,确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行为疗法强化法,帮助他解决行为上的问题。
(一)制定咨询目标
(二)1.近期目标:减少欺负同学的次数,以及讲粗口话的次数;增强专注力时间,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活动30分钟;减少多动行为,上课时间不随意站起来走动等。
2.远期目标:和睦同学,不欺负女生,不做破坏学校公物的行为,不说粗口话,做一个文明学生;治疗多动症,能够自我控制专注力,上课认真坐着,不走动等。
七、制定咨询方案
针对小农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咨询方案,确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给予治疗,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也是习得的,个体通过学习来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行为或不适应行为。我给予小农呈现积极的令他喜欢的强化物,使他适应性行为发生次数增加。对他不良行为不给于强化,使他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下降,直至不良行为消失。听力智障?听力损失的朋友如何克服自卑,增加自信?在本案例中,小农的多动爱欺负同学讲粗口话等不良行为不给予任何强化,让这些不良行为慢慢消退。同时,利用强化法增加小农的良好行为,例如当小农出现帮助人上课认真安静坐着上完一节课时,立马给予强化,使得良好行为发生次数增加。
八、双方责任权利义务
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以下咨询方案: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普校还是特校听障教育需“因材施教”!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咨询50分钟。
九、咨询过程
(一) 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小农由班主任带来咨询,经过我简略地热情接待后,为小农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通过尊重真诚的表达共情和积极关注以后,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与小农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入性会谈搜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形成了初步诊断,并向小农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当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以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巩固咨询关系,与小农及其班主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以及过程。结合小农的自身的多动行为,让小农意识到自身存在多动行为等不良行为。
(二) 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以下为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借助团体游戏活动帮助小农参与集体,融入集体,通过集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帮助小农观察学习其他同学,帮助小农养成一个做事情遵守规则融入集体团结同学关心同学等良好行为。以下为心理辅导的片段:
我:同学们下午好,这一节课黄老师和大家做一些心理作业,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把它完成好,好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口香糖粘一粘》的作业,作业要求是同学们听着音乐一起顺时针走圈圈,当听到口香糖粘一粘,口香糖粘哪里时,哪里就捻起来。比如老师说口香糖粘哪里?粘头上,那么两个同学就把头部粘起来(老师和小农同学做示范)。
一开始玩《口香糖粘一粘》的时候,小农还不知道一听见音乐大家要一起顺时针走成一个圈,他一直乱跑乱拍打教室的窗户,我就牵着他的手带他过来和他一起给学生做示范,让他开始参加这个音乐游戏活动。一开始他就乱来,还在后面推同学,整个圆圈扭扭歪歪,乱糟糟的,音乐游戏很难进行。于是,我就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当音乐响到粘膝盖的时候,我和他粘一粘膝盖,然后继续走动转圈圈,音乐响起粘哪里,粘手臂,就拿起学生的手臂粘起来。就这样先领着他示范玩一次,边玩边指导他该怎么做动作,开始一周,都是我领着他一起玩。到了第二周,小农开始慢慢适应了,一听到做音乐游戏,主动走过来玩《口香糖,粘一粘》的活动,在同学的带领下能较好的融入游戏中,游戏结束能主动收拾东西。第三周,我们改为《拉个圈圈走走》的音乐游戏,游戏前我除了反复跟他讲规则外,还采取先带着他玩的策略,然后放班里的学生和他拉手在音乐下一起玩。开始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站立,什么时候蹲下去,我就跟在他后面,反复提醒他。玩了几次,我感觉到他对游戏规则开始理解了。后来他终于懂得了如何“玩”游戏了。
经过三周的心理治疗结束后,小农现在每天都和同学玩在一起,上课也知道了要守规则,要团结同学,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乱跑的次数以及乱搞动作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第一目标咨询结束。
2.行为疗法之强化理论
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当个体表现出良好行为时,马上给予强化物强化行为,个体就习得良好行为,且发生次数也增多。我给予小农呈现积极的令他喜欢的强化物,使他适应性行为发生次数增加。根据行为主义强化理论,我制定了代币奖励法方案,并制作“伸大拇指”卡片充当代币的物品,小农可以用大拇指卡片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是这样设计求助者的代币内容表的:
1.我的代币表
我的行为表现
得到代币
失去代币
吃饭前能够先洗手。
1
0
能够有序排队领取饭菜。
1
0
用餐时吵闹,追逐打闹。
0
1
餐具收拾有序,放餐具时能弯腰轻放,剩饭不倒在桶外。
1
0
欺负女生,破坏学校公物。
0
1
上课铃声一响,马上进教室。
1
0
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整洁。
2
0
上课时不走动拍打桌子。
1
0
午休时不睡觉,影响他人休息。
0
2
一天不说一次脏话。
1
0
同学有困难时热心帮助。
1
0
2我的报酬表
1选择我喜欢的食物。
5个
2选择我喜欢的物品。
5个
5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
15个
当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礼物时,心里特别高兴,上课随意走动的现象欺负同学说脏话的次数明显减少。
经过一个月四次的的心理咨询,求助者良好的行为逐渐养成。第二咨询目标结束。
十、个案辅导效果
经过两个月七次的心理咨询,我结束了对小农的心理咨询。之后我对小农及其班主任家长进行回访。
小农的语言沟通能力提升。之前他是“鹦鹉学舌”式讲话,平时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的。之前他想要进教师办公室拿钥匙开教室的门,会直接走进办公室,不和老师们打一声招呼。现在他懂得要先敲门,并向老师说想拿钥匙;小农现在情绪稳定,不会随意推打同学,上课小动作和乱跑现象消失。注意力也可以保持长时间,例如可以花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一幅图画;现在求助者在上个人卫生和教室卫生课程时,表现特别积极。老师一说开始劳动,第一个去拿起扫把,安排到擦窗擦桌子的时候,也是很积极的提起小桶去卫生间打水,当小小的身体提着半小桶的水时,脸上还洋溢着笑容。
总之,本个案的辅导是有明显效果的。我们必须找准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阅读: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儿童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呢?
听觉有道助听器价格:http://www.earway.cn/products.html
发布于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上午8:49分